每当仰望星空,总会有那么一瞬,心中不禁感叹:如此浩瀚的星空到底有多大,宽广的宇宙到底有何不为人知的奥秘?从古至今,有无数先辈前赴后继,为探知宇宙而奋斗,而承载着他们的是航天的梦。
早在春秋末期,逐梦之旅便已拉开序幕。鲁班,姬姓,公输氏,名班,鲁国人,被称为土木建筑鼻祖、木匠鼻祖和戏班的祖师。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发明了意义上的飞机。《墨子》中有云:“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,成而飞之,三日不下”,虽然古人有夸张的成分,但夸张的前提是有事实依据,既有此文字记载,则说明鲁班当时工艺技术也非寻常可比。后又有万户飞天,坐在绑上了47支火箭的椅子上,手里拿着风筝飞向天空,虽为此献出了生命,但为整个人类向未知世界探索的进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,航天之梦不断迈进。世界上第一架飞机“飞行者一号”诞生于1903年,是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。紧随其后,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是1910年诞生,由飞机设计师冯如设计和制造,此时飞机的性能已超越西方,代表着中国人的航空技术得到极大提升。
毛主席曾对钱学森说:“新生的、最有生命的东西,总是在同旧的、衰亡着的东西斗争中生长起来的”。这句话,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发展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坚定意志,承载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建设的期望与勉励。而钱学森先生不仅对航天事业作出巨大奉献,还对导弹、火箭、自动化控制、载人航天与行星探测等技术,都付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,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。
在1970年,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成功发射,中华民族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拉开了序幕。在这几十年航天事业的发展中,中国先后成功发射“亚洲一号”卫星、“神舟”
试验飞船、“北斗一号”卫星、“嫦娥一号”、“长征七号”运载火箭等,同样也实现了从首次载人飞行到首次太空行走的重大突破,再到现在“天舟一号”与“天宫二号”成功对接。中国以坚定不移的信念,追逐梦想、勇于探索、协同攻坚、合作共赢的精神,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了星际探测新征程,为建设航天强国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贡献。
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航天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,始终秉承着“特别能吃苦,特别能战斗,特别能攻关,特别能奉献”的载人航天精神,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成就,形成了探月精神、新时代北斗精神、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私奉献和敢于攀登的航天工作者,我们的航天事业才得以进步,我们的祖国才得以强盛。
“志之所趋,无远弗届,穷山距海,不能限也”。中国的航天事业创建六十多载,历经无数艰难困苦,最终从无到有,再到现在的辉煌,是由无数的航天人创造的。而今,新时代航天人初心不改,使命在肩,接过历史接力棒,一往无前迈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坚定步伐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建设而奋斗。中国航天,必将以永不停步的姿态逐梦天宇间。
媒体矩阵
关注河北高速媒体矩阵,了解实时动态
微博
官方微信
头条号
抖音号
快手号